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,传统家电行业承压明显,多家企业采取保守策略缩减人力成本。但TCL披露的2025届校招数据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。TCL此次招聘应届毕业生超2500人,同比增长27%,其中硕博比例高达45%,博士群体招聘规模同比增幅达到287%



这一组数字背后,折射出TCL正从规模与价格的表层竞争,持续转向以核心技术能力构建为目标的深层较量。


逆周期投入


其实不只是今年扩招,TCL在过去四年累计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超过1.2万个岗位,今年是继续扩大招聘规模。这种逆势操作并非盲目扩张,而是基于对产业技术迭代周期的前瞻判断。李东生指出,企业规模的持续增长与全球化业务的快速拓展,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新生力量支撑。



TCL正为即将到来的新型显示技术升级周期储备关键人才资源。其推行的“雏鹰计划”三年双导师制已初见成效,2022届入职的95后员工中,30%已晋升为项目负责人,验证了人才投入转化为组织效能的有效路径。这种机制不仅解决当下的人才需求,更着眼于构建能够自我更新、持续进化的创新生态,确保技术领先优势的可持续性。


高学历人才激增


TCL校招结构的变化有着强烈信号意义。高达45%的硕博比例,尤其是博士岗位近三倍的惊人增长,展示出企业战略重心。在科技制造领域,硕博群体代表着特定技术方向的深度研发能力。李东生强调企业竞争力“都基于人”,尤其需要夯实“科技制造、产品技术研发,特别是AI技术”这一根基。


博士人才的规模化引进,直指三个战略目标。首要任务是突破新型显示技术瓶颈。Micro/Mini LED、印刷OLED、量子点(QLED)等前沿领域是国际巨头构筑专利壁垒的主战场。TCL将研发资源向这些方向高度倾斜,需要顶尖科研人才实现技术突围。



其次是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。在半导体材料和精密制造等关键领域,长期存在“卡脖子”风险。大规模引进高学历人才,是打破技术依赖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组合的核心路径。这直接关系到TCL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定位。


第三是驱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。李东生特别强调AI技术的重要性,博士群体在算法开发、智能生产系统优化、研发流程智能化等领域的专业能力,将成为TCL推进智能制造升级的技术引擎。


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


李东生将当下的人才投入视为“为未来五年、十年企业的组织能力、技术能力、经营能力奠定基础”。


TCL的人才战略映射出整个家电及科技制造产业的竞争范式迁移。当市场规模增长放缓,成本控制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,头部企业竞争维度正发生质的变化。技术创新的深度与速度成为关键分水岭。



TCL、京东方、海尔、美的等领军企业,纷纷将资源投向基础材料研究、核心工艺开发和前沿技术探索。竞争焦点已从终端产品的性价比,转向底层技术的原创性与迭代能力。能否在新型显示、智能传感、能源效率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,直接决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。


全球化运营对人才结构提出更高要求。TCL“全球化推进非常快”,其针对性招募具备全球化经营能力的毕业生,并强调对法律、国际商业管理人才的渴求,正是中国企业深度整合全球资源、直面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。这要求人才储备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、国际规则理解力和全球市场洞察力。


人才密度决定产业高度。45%的硕博占比与博士规模的爆发式增长,标志着产业对高端智力资源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在技术驱动的发展模式下,顶尖科研人才的数量与质量,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国家在关键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水平。


写在最后:


李东生“企业所有的竞争力都基于人”的论断,在此次人才布局中得到充分诠释。TCL的校招数据如同一面棱镜,折射出中国家电及科技制造业的竞争变化。一场以人才厚度决定技术高度、以创新深度定义市场地位的产业升级已全面展开。

TCL的“逆势扩招”,标志着企业已然进入以顶尖人才密度构筑技术护城河、以核心技术突破争夺全球话语权的新竞争阶段。在家电头部企业集体转型前沿科技制造企业的趋势中,如今的TCL,势大帆平,已经做好了在全球化赛场勇争一流的准备。